共计 1208 个字符,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。
最近几周,新加坡仿佛被“蒸笼”笼罩,闷热又潮湿的天气,为伊蚊(传播骨痛热的元凶)创造了理想的繁殖天堂。随着伊蚊数量大幅增加,骨痛热疫情也卷土重来!
疫情速报:病例激增,12 个高风险区拉响警报
根据新加坡环境局(NEA)最新数据,2025 年前 16 周,新加坡已经累计报告了1495 起骨痛热病例,仅 4 月 24 日当周就新增 93 例。
后港、宏茂桥、兀兰等地区成为重灾区,目前全岛已有 12 个伊蚊活跃区 被列为高风险区域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新加坡流行的四种骨痛热病毒血清型中,自 2023 年 9 月以来,** 骨痛热病毒 2 型(DENV-2)** 一直占主导地位。而由于本地居民对这四种血清型的整体免疫力较低,如果防护不当,病例数恐怕还会进一步攀升。
骨痛热可不是普通的小病!新加坡专家警告,约 5% 的患者病情会迅速恶化,可能导致肾脏、肝脏等器官损伤,甚至危及生命。
感染骨痛热的症状也堪称“地狱套餐”,包括:
- 突发高烧(体温可超 40°C)
- 剧烈头痛、眼眶后疼痛
- 肌肉和关节酸痛、恶心呕吐
- 出现皮疹、鼻血或牙龈出血
一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:起初只是轻微不适和呕吐,以为是食物中毒,结果症状越来越严重,最后发高烧、退烧药无效,急诊验血后才确诊为骨痛热。
另一起真实案例也令人警醒:一位 66 岁老人突然在街头昏倒,紧急送医后确诊骨痛热。所幸救治及时,才避免了悲剧。
全民灭蚊大战:新加坡的应对之道
为了遏制疫情,新加坡启动了多项灭蚊和科学防护措施:
- 绝育雄蚊计划:通过释放绝育雄蚊,与雌蚊交配后所产卵无法孵化,从源头减少蚊虫数量。
- 诱捕雌蚊器:在各地部署重力诱捕器,捕捉正在寻找产卵地的雌蚊,有效中断伊蚊生命周期。
同时,环境局持续提醒居民:
- 清理家中积水(哪怕只是 2 角钱硬币大小的水洼也可能孵蚊)
- 安装纱窗、使用蚊帐或电蚊拍
- 尽量避免黎明和傍晚外出,外出时穿着长袖长裤
- 使用有效驱蚊液或蚊香
骨痛热治疗费用高?保险能帮上大忙!
在新加坡看病费用不菲,如果不幸感染骨痛热,治疗成本令人头疼。但好消息是,大多数 意外险 产品将骨痛热感染视作意外事故,可以申请赔偿。
不同保险类型涵盖范围包括:
- 公立中小学校团体险:骨痛热门诊治疗费用可以报销。
- 国际学校及私立大学保险:骨痛热并发症门诊费用可报销,最高每次 2000 新元,住院还能领取每日津贴。
- 企业团体意外险:覆盖因蚊媒疾病导致的突发住院费用。
理赔小提醒:
- 保留诊断报告与费用收据
- 由医生注明“因意外感染”(如蚊虫叮咬)
- 尽早报案,最好在线上提交,处理更快速
专家再提醒:预防远比治疗重要!
尤其是孕妇、老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,更要警惕。如果出现以下症状,务必第一时间就医:
- 持续高烧超过 3 天
- 牙龈出血、皮疹明显
- 精神恍惚、意识模糊
新加坡环境局官网也实时更新 骨痛热热点区域 信息,建议大家定期查看,及时做好防护。
面对骨痛热疫情,不用慌!
科学防蚊 + 保险保障 = 给自己和家人多一层安心保护。
现在就行动起来,清理家中积水,转发这篇提醒给身边朋友,一起守护健康,不让骨痛热有机可乘!